CMM模型自20世纪80年代末推出,并于20世纪90年代广泛应用于软件过程的改进以来,极大地促进了软件生产率的提高和软件质量的提高,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CMM模型主要用于软件过程的改进,促进软件企业软件能力成熟度的提高,但它对于系统工程、集成化产品和过程开发、供应商管理等领域的过程改进都存在缺陷,因而人们不得不分别开发软件以外其他学科的类似模型。自从引入基于模型的过程改进之后,工程界至少在三个重要领域已经有了变化。
软件工程研究所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成功,导致了各种模型的衍生,而每一种模型都探讨了某一特定领域中的过程改进问题。各机构也已采用多种改善模型分别处理各自的关键过程问题。在工程组织中模型的繁衍导致了过程改进目标和技术的冲突,也导致了实践人员在应用各种不同的模型来实现特定的需求时容易产生混淆,这就要求培训工作也随之增长。
CMMI一共分为五个等级
CMMI一级,初始级。在完成级水平上,企业对项目的目标与要做的努力很清晰。项目的目标得以实现。CMMI二级,管理级。在管理级水平上,企业在项目实施上能够遵守既定的计划与流程,有资源准备,权责到人,对相关的项目实施人员有相应的培训,对整个流程有监测与控制,并与上级单位对项目与流程进行审查。
企业需要专程研究评估活动和流程、评估团队的要求、各类细节的安排,确保评估流程顺畅。
为配合实施CMMI评估各项活动,企业需要频繁和评估团队沟通,从前期的系统自动抽样,到预评估要求和流程,再到了解评估师的要求和评估手法,细节极其多,加之可能不间断的调整,任何一项对从零开始探索的企业来说,都需要耐性并持续投入时间。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cmmi认证公司的启明认证于2025/8/17 16:04:49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eerduosi.mf1288.com/whqmrz-2881884133.html